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每个年龄段都面临着如何进行眼健康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出台文件,要求着重关注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眼健康,聚焦近视及其他重点眼病。就拿最常见的近视来说,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增长、视网膜牵拉变薄等一系列变化会增加发生其他眼病的风险。比如:高度近视的人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人群之一,约占发病人群的70%以上,近视度数越高,视网膜脱离的概率也就越大。有效防控近视增长及降低近视率是眼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
近视预防,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是关键。就像家长会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体重一样,眼睛的生长发育监测也应从小开始。孩子3岁起就应该定期到专业眼科机构做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记录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曲率、眼底、视功能等眼部情况,明确孩子的眼轴发育及屈光状态,以及生理性远视储备量,一般每半年要给孩子做至少1次眼健康检查。
除了定期检查外,还应注重改善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如增加户外时间,阳光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有抑制眼轴生长的作用,进而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因此,建议孩子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课间休息时要走出教室。同时,减少近距离用眼,做到“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远眺20英尺距离,持续20秒以上。
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青少年,要根据具体年龄、近视度数等因素综合考虑矫正方案并制定近视防控个性化方案。常用的矫正方式有接触镜、框架眼镜等。在制定矫正及防控方案的时候,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视功能状态,眼位、调节功能、集合功能、融像功能等,让孩子在延缓近视进展的同时,也拥有更好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做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好、反应快。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戴上眼镜或做了矫正就一劳永逸,矫正不是一次性的事,一般每6个月要进行随访,若随访结果较上次检查度数发生变化,还要根据度数改变多少来确定要不要调整矫正方案。要随时关注屈光变化,如果进展过快,或者属于高危人群,就要按进展性近视管理。
孩子们的眼健康管理不单是眼科医生的事,还是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协同努力的结果。期待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得清眼前的蓝天、世界的美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