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满脸胶原蛋白”已经成了年轻态的代名词。在寻求护肤秘方时,你会听到很多关于“增加胶原蛋白”含量的讨论,但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皮肤病学家认为,胶原蛋白是皮肤中的主要结构蛋白,它就像脚手架一样提供了大量的架构空间,使皮肤显得光滑无皱纹。
胶原蛋白的流失始于二十岁出头。阳光照射和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都会分解胶原蛋白,促使皱纹产生。当然,年龄也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的生成量减少,因此皮肤看起来会更薄,结构支撑较少,这就是人们注意到自己的皮肤松弛下垂的原因。
因此,如何留住胶原蛋白并刺激其快速新生,成了爱美人士追求的终极目标。下面,就为大家盘点18种保存和增加胶原蛋白的妙方。
涂抹类视黄醇
类视黄醇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它可以上调与胶原蛋白生成相关的基因。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皮肤病学家发表在《美容皮肤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涂抹含有类视黄醇的乳膏12周后,参与者的面部皱纹有所改善。
尝试补骨脂酚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皮肤病学家发表在《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补骨脂酚是类视黄醇的天然替代品,它同样能刺激皮肤细胞周转,从而增加胶原蛋白的生成量,而且对皮肤造成刺激的风险较小。它对皮肤敏感的人特别有帮助。
涂抹维生素C
早上在面部涂抹厚厚的一层维生素C软膏。这种维生素可以保护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免受紫外线的损害。更重要的是,维生素C还能引发胶原蛋白的形成,并稳定皮肤中的胶原蛋白。
补充肽
肽是一种短链的氨基酸,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含有肽的产品已被证明有助于促进皮肤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生长,提高紧致度。
每天涂防晒霜
防晒霜不仅对于预防皮肤癌重要,而且它能保持皮肤年轻和有弹性。紫外线照射会引起胶原蛋白的分解,从而导致面部皮肤出现细纹和皱纹,因此要勤抹防晒霜,即使是在多云的日子和阴天的时候出门。美国皮肤病学会建议选用防晒系数为30或更高的广谱防晒霜。
由于防晒霜的效果只能持续2个小时,因此过了这段时间就要重新涂抹,尤其是在长时间接触阳光照射时。检查防晒霜上的标签,各种产品推荐重新涂抹的时间有所差异。
此外,涂抹防晒霜时不要忘记颈部、胸部和手背等不显眼的部位。这些部位会受到累积的阳光损伤的影响,因为这些区域的皮肤更薄,因此更有可能显示出衰老的迹象。
吃胶原蛋白补充剂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胶原蛋白补充剂,包括可以混合到咖啡和奶昔中的粉末状胶原蛋白。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皮肤病学家发表在《药物与皮肤病》杂志上的一项初步研究成果表明,口服这种营养补充剂有助于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含水量,提高皮肤内胶原蛋白的密度。
饮食中加入瘦肉蛋白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
富含糖的饮食会促进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这种物质会分解胶原蛋白。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和查看成分表,尽量限制对添加糖的摄入量。
多吃新鲜农产品
把餐盘的一半装满新鲜果蔬有很多益处,包括预防心脏病、中风和癌症。此外,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农产品可以帮助防止降解胶原蛋白的自由基损伤。
戴帽子遮阳
戴一顶宽边的帽子可以保护脸、头皮和脖子免受阳光的损伤。为起到防晒作用,要选择由紧密编织材料制成的宽边帽子。
戴墨镜保护好眼睛
为阻止鱼尾纹的形成,外出时要戴上墨镜。在眼睛周围形成环绕式的阴影可以阻止紫外线从侧面偷偷溜进来。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说法,即使是便宜的墨镜也能阻挡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UVB)。
不吸烟
吸烟以多种方式造成皮肤老化。它会减少向皮肤输送的血流量和氧气。吸烟还会产生有害的自由基,损害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纤维,降低皮肤中抗氧化剂的功效,最终加速皱纹的形成。
化学剥脱术
抗皮肤衰老的高科技方法有很多,包括化学剥脱术。这种方法使用羟基酸来促进皮肤细胞的周转,进而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化学剥脱术的直接好处表现为它有助于改善皮肤的色泽和质地,以及细纹和皱纹的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皮肤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推荐激光皮肤磨削术、射频治疗、微针疗法、强脉冲光和玻尿酸等焕肤方法。这些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来发挥作用,帮助减轻明显的衰老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皮肤看起来更均匀、更光滑。
积极减压
压力会导致炎症,削弱身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加速皮肤衰老。当生活的重担要把你压垮时,一定要采取一系列的减压策略,以便做好准备。
多运动
体育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头脑和皮肤年轻。运动是减缓衰老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保持身体活跃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
减少饮酒量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皮肤病学家发表在《临床与美容皮肤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酒精会损害皮肤生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以及其天然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损坏。每周喝8杯或更多酒的人更容易出现细纹和皱纹。
睡个美容觉
虽然还需要对人类进行更多的研究,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通过对老鼠的研究发现,保持有规律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胶原蛋白的更新。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睡7至9个小时的美容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