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可爱的“老小孩”,被困在时间的迷宫里;他们是“时光旅人”,徘徊在过去和现在的十字路口。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记忆力下降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吗?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防治?家庭和社会如何更好地给予关心帮助?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阿尔茨海默病侵蚀记忆
一个问题要反复问很多遍,刚刚放下的东西转头就忘,出门有时还会忘记回家的路……家在河北的李阿姨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已十余年。所幸在女儿的悉心照料下,李阿姨虽然经常忘事,但是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乐呵呵的。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16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导致认知功能逐渐退化的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期痴呆类型。”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老年健康室主任尹香君介绍,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判断力下降、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记忆力下降’,但其实时间定向障碍、空间定向障碍、语言障碍、性情变化等,都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高晶介绍,比如一些患者会出现“错语”,即叫错东西名字或者说话说半句,或者分不清当下的月份、季节等。
高晶介绍,判断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需要结合系统的认知功能评价,以及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进行确诊。她强调,并非所有的痴呆症状都是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脑部肿瘤、甲状腺功能低下、梅毒等都有可能导致痴呆症状,因此必须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早诊早治是关键
“医生,近几年我记性越来越差,孩子让我来检查检查……”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痴呆门诊以及老年记忆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据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且发病症状较为隐匿,因此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从大脑出现病理改变到失智之前,要经历约20年至30年,出现失智症状之前的一个阶段就是轻度认知障碍,如果患者在这一阶段被识别出来,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推迟痴呆的发病时间,并且有很好的生活预期。”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康琳说。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积极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无法逆转,但是早诊早治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高晶说,目前已有相关靶向药物,对于符合用药条件的患者来说,早期使用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高晶提醒,阿尔茨海默病需要根据病情,定期随诊。患者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疾病,学习与病共存。
“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痴呆症是复杂的健康问题,但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早期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尹香君建议,要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均衡饮食,保持适量的体育活动和积极的社交生活,保持大脑活跃,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让关爱不缺席
正在招募“老宝贝”的“记忆咖啡馆”,可体验芳香疗法的“旅行区”,VR生活场景干预课程……在上海市江苏路街道的“小蓝花”市民中心,有认知障碍风险的老年人可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丰富自己的生活,动动脑筋、提提精神。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上海市首个城区级老年认知障碍友好赋能支持中心,自今年1月揭牌启用至8月底,已累计开展全龄友好、专项服务和公众传播等各类活动216场,服务3321人次。
守护“老小孩”,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爱。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提出,建立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的合作机制和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老年痴呆防治服务。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好的照料方式至关重要。”高晶说,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要采取“顺”和“哄”的方法,在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一味批评会增加病人的不安全感。此外,保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环境,做好患者的服药管理,可以给患者随身携带定位手表或在内衣上安放定位器等,防止走失。
“照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一个家庭来说往往是沉重的负担。”高晶呼吁,加强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支持,培训更多有认知障碍照料能力的护工,通过社区、日托、专业养老院等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