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标志。全面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走好医学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医学院校、医院及全体医学人的使命担当。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高地和重镇,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和开创医学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为推动这一伟大工程而上下求索、不懈奋斗,也必将以更大担当与作为,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缺医少药”到“有医有药”再到“优医优药”;从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三级网,到完善社会化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再到今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西医结合,党带领人民用7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有病难医”到“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重大转变。尤其三年来的疫情防控,在党中央的坚强带领下,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探索医学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应遵循医学发展的普遍规律,还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这条道路彰显了方向性、人民性、战略性等时代特征,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其中,“方向性”代表了要以党的坚强领导为本质要求;“人民性”代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战略性”代表了要以结合中国实际和高质量发展为特征。对我们来说,“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已经融入血脉之中。面向新征程,我们将以“五个坚持”为着力点,继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高校医学界的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医学。正如上医老书记、老院长陈同生所说,办好社会主义的医学院,要靠党的领导。未来,上医将进一步发挥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党委对重大工作的统筹与推动,保证“十四五”规划、年度重点工作及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的协同推进,全面贯彻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走好综合性大学办医学院新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上医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附属医院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创建健康援建新模式,努力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上医和附属医院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医务工作者精锐尽出、一线守护,科研工作者加班加点、全力攻关,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未来,上医将持续推进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高举公益性旗帜,支持和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为百姓提供过硬的医疗质量、高效的医疗服务、精细的医院管理和温情的患者体验;充分依托现有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
坚持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四个面向”。上医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全国首例开颅手术、全国首例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全国首台国产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全国首例真丝人造血管等多个全国“第一”都诞生在上医。2019年6月,上医全新起航后,牢牢把握住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的良机,用好“双一流”和“地高建”的双轮驱动,强化基础和临床的结合,促进医工、医理和医文融合创新,产出了很多优秀的基础科研、临床科研的成果。未来,上医将始终遵循现代医学发展规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健康提升需求,瞄准重大疾病和医学关键科学问题,把发展的视野拓展为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构建大健康学科体系,打造医教研融合创新高地,在重大科研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持续发挥大作为。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上医创校以来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从一开始就为学生扎下医者崇高职业精神与信念的种子。老校长颜福庆一直鼓励和告诫学生,要把“公益”放在首位,要一心一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事业服务,必须牢记“立德”与“医道”。未来,上医将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牵引,构建从学生到医生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培养未来医学家,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持续推进国家重大需求医学紧缺学科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层次复合型医药学人才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等重点领域发展,加快形成一流医学教育体系,培养满足全健康链条需求的高水平卓越医学人才。
坚持强化精神引领与文化建设,感召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上医创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学校精神的凝练与弘扬,上医“正谊明道”的院训和意蕴深远的院歌就是其中的生动体现。这些独属于上医与上医人的精神品质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是优良传统与先进理念的有机融合,也必将成为复旦上医人探索医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面向上医百年,通过“大文化”体系建设,设置专项、打造平台,努力使上医先进文化有形化、可视化,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