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10月外贸数据,以美元计,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224.0亿美元,同比增长6.1%;出口总值309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进口总值2133.4亿美元,同比下降2.3%;贸易顺差957.2亿美元。
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5.07万亿美元,增长3.7%。出口2.93万亿美元,增长5.1%;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7%;贸易顺差7852.7亿美元,扩大15.8%。
以人民币计,10月进出口总值3.70万亿元,同比增长4.6%;出口总值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进口总值1.51万亿元,同比下降3.7%;贸易顺差6791.0亿元。
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20.8万亿元,增长6.7%;进口15.22万亿元,增长3.2%;贸易顺差5.58万亿元,扩大17.6%。
短期扰动因素消退叠加去年同期基数偏低,10月出口增速超预期
以美元计,10月出口总值309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较上月大幅加快10.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同时,10月出口总值环比增长1.8%,表现强于季节性。
机构认为,短期扰动因素消退和去年同期基数偏低,是10月出口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指出,9月极端天气、全球航运不畅、美国东海岸码头工人罢工预期等短期扰动因素对出口的下拉作用较大,这些因素的影响在10月不同程度消退。
兴业研究指出,从基数效应看,2023年10月出口环比下降7.5%,环比值位处1994年同期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次低,为2024年10月出口同比读数奠定了较低基数。另外,海外制造业景气收缩放缓也是原因之一,10月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较前月回升0.5个和0.9个百分点至47.8%和45.9%,制造业景气边际改善。结合港口数据观察,截至10月27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较前月回升3.3个百分点至10.3%,港口运输需求有所恢复。
从主要出口目的地看,10月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多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其中,对美出口增速为8.1%,较上月上行5.9个百分点。冯琳认为,在上年同期基数比较稳定的背景下,10月对美出口增速上行或主要与短期扰动因素减弱相关,预计美国大选带来的“抢出口效应”影响不大。而10月对欧盟、日本出口增速分别为12.7%和6.8%,分别较上月大幅上行11.4和13.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低,以及短期扰动因素消退。此外,10月对头号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增速为15.8%,较上月大幅加快10.3个百分点。
“受东盟经济整体增速较快,以及美国经济韧性较强等拉动,今年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7.7%,是推动今年以来整体出口增速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冯琳说。
国内需求偏弱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10月进口同比转负
以美元计,10月进口总值2133.4亿美元,同比增速由上月的0.3%转为-2.3%,继续收缩。
机构认为,国内需求偏弱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走高是10月进口同比增速收缩的主要原因。
“10月进口同比继续收缩,主要是国内有效需求偏弱,市场主体进口决策偏谨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低迷,加上去年基数走高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兴业研究指出,从进口价格看,截至10月27日,10月CRB现货指数同比下降2.0%,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或从价格层面拖累进口同比读数。
数据显示,10月进口总值环比增速为-3.9%,这一表现强于季节性,冯琳认为,10月进口环比动能偏强,主要源于9月底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出台,对市场信心有较强提振,但鉴于政策落地见效还需要一段时间,其对进口需求的实际拉动效果仍然有限。
出口有望保持平稳,进口同比增速或回正
周茂华认为,10月出口和外贸顺差超预期,预示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依然较强。从风险看,出口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海外需求趋缓,贸易保护主义、地缘冲突等导致供应链受阻。
展望下阶段,周茂华表示,出口有望保持平稳,一方面,传统欧美等市场需求趋缓与贸易保护主义、地缘冲突外溢,对我国外贸构成一定扰动;但另一方面,全球需求继续保持扩张,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外贸结构、质量持续优化和提升,加之助企纾困政策支持,外贸仍具竞争力和优势。
冯琳认为,考虑到去年同期出口基数抬高,加之近期外需出现放缓态势,预计11月出口增速会降至个位数。整体来看,四季度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正增长。但在外需放缓的大背景下,年底前两个月出口增速下行风险偏大。
进口方面,冯琳认为,随着9月底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年底前进口需求还将继续修复,同时,预计11月价格因素对我国进口额增速的拖累效应也将有所缓和。整体上看,在进口量价边际动能小幅改善和去年同期基数有所下沉带动下,11月进口同比大概率回正,预计增速将在2%-3%左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